
半徑為6400公里的行星上的中頻空間波。
條紋的非直邊是由未優化設置的CNC拋光工藝中的中頻空間誤差引起的
預拋光光學元件上的同心圓狀中頻空間誤差,由未優化的點接觸式CNC研磨工藝所導致
中頻表面誤差在功率譜密度圖(PSD:用于表征表面空間頻率分布的量度)上位于低頻面形誤差與高頻粗糙度誤差之間。根據經驗法則,中頻誤差的“起始”波長約為通光孔徑的1/5。此類誤差會導致光線偏折、成像中的非預期橫向亮度分布,或引發散射效應及光暈現象。
存在中頻空間誤差的透鏡焦點

移除中頻空間誤差的同一透鏡焦點
光學中頻面形誤差通常源自于以下因素:
• 機床振動
• 亞孔徑工具接觸
• 亞孔徑拋光過程中的過量材料去除
• 檢測與加工坐標系的對準偏差
• 機床與工具的共振頻率
• 工具與工件轉速的固定比率
• 生成CNC加工文件的CAD數據文件質量(如樣條曲線與NURBS曲面)
在規范光學表面中頻空間公差的多種方法中,以下兩種最為常用:斜率(SLOPE)和中頻空間波長(Mid-Spatial-Wavelength, MSW)
斜率(SLOPE)規定了最大允許的局部傾斜度[角分](通常,但不一定用于定義的采樣長度):
中頻空間波長(MSW)規定了最小允許的中頻空間波長[毫米]:
兩者(SLOPE和MSW)可以使用PanDao的“PRO-OPTICS-CONVERTER”工具相互轉換。
PanDao軟件讀取中頻空間波長(MSW)參數;通常平面與球面不允許存在中頻空間誤差,對應參數設置為MSW=0。
|